从“追名牌”到“个性化”,从“大logo”到“国潮热”,高端商场从少数品牌的独领风骚变成今天时尚的百花齐放……中国服装消费市场变革的背后,是一个万亿产业的时代变迁。 01 一骑绝尘的产业力量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肆虐全球。中国服装人毅勇担当,纷纷转产,单单2020年纺织服装行业就向世界提供了2200多亿只口罩、22.5亿件防护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服装企业生产。这得益于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行业储备能力,这背后,充分反映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体系的完整、强大与反应的快速。
的确,历经四十多年的淬炼,中国服装行业已经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体系。 再比如,世界上几乎所有奢侈品牌、知名品牌都在中国寻找和下单高品质制造工厂。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有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以及完善的生产和供应链系统。 当前火爆全网的“隐形富豪”SHEIN,已经成为现象级企业,是海外年轻人时下最喜爱的服饰电商之一,在美国市场仅次于亚马逊。他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一是快速反应的产业链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能利用新技术适时发现和挖掘需求。
02 领先全球的科技力量
一个店铺里一件服装被试穿多少次,哪些款式、颜色更受青睐,这些数据会准确被铺捉到然后反馈给商家。一件服装是哪个工厂生产的,是哪条流水线哪个工人参与缝制的,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可追溯系统轻松获取。只需要一个按键,一件衬衫就可以完成从裁剪到缝制的全过程。这就是一件衣服背后的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服装行业的高科技应用水平早已走在了世界前面。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了时尚原创设计精准性的提升,服装三维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精准性也在大幅提升,虚拟现实(VR)试衣和虚拟时装秀也相继出现,更让消费者有了不同的体验。 在零售端,消费体验更加丰富。目前,中国服装零售业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已高达33%,企业通过全景式数字化消费场景的打造,能够及时让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满足。
03 引领潮流的文化力量
科技成就了行业发展的底气,文化则成为服装强国健身最为核心的根本性动力。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东方美学和审美的文化自信,在迅速提升。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一批中国服装品牌加入“国潮”浪潮,表达文化自信与传承民族文明的作用更加明显。 更有例外、雅莹、之禾、江南布衣等一批服装品牌,汲取古老东方哲学和美学理念,与现代文化融合创新,满足并扮靓着人们的美好生活,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口碑。 这些品牌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获得了新能量,汉服热、国货潮给世界服饰文化开创了新的赛道。根据统计,国内原创潮流品牌占国内品牌消费比重已超过15%。 这背后是中国品牌、中国原创设计力量的崛起。 全国有超过100所本科院校、300所高职院校设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近五年来,1033位服装设计专业在校生获得设计新人奖,2189名面料设计师、2017名色彩搭配师等取得从业资格认证,成为时尚设计新生力量,数以万计的独立设计师工作室及其产品分布在城市街头巷尾。 中国服装品牌在文化力量的推动下,快速成长。根据统计,目前国内主要大型商业实体的服装品牌约4000个,比2015年增长近三成,其中85%以上为自主品牌。另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的品牌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品牌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截至“十三五”末,服装企业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的超过30家,总价值超过4600亿元,其中11家超过100亿元,最高价值超过500亿元。 04 不断变革的商业力量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新物种层出不穷。社群经济、网红经济、粉丝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服装企业的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直播零售、绿色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中。
实际上,2020年直播电商高速增长,全品类交易规模预计超过万亿,共2000多万场,其中服饰占据较大份额,淘宝直播“服饰鞋包”品类销售额占比接近一半。
的确,中国服装企业是“互联网+消费”的重要参与者和获益者。2020年,商务大数据重点监测的网络零售平台上店铺数量为1975万家,服装鞋帽商品占比高达20%;中国服装电子商务B2C市场交易规模接近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