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全部资讯 >

棉花期现货价格一路走高 棉纱市场订单增加

  • 分类:快讯
  • 编辑:
  • 来源:中国棉花网、格隆汇、中国纱线网
  • 日期:2021-08-19 09:08
市场对新花抢购预期依然较强,叠加下游期盼“金九银十”来临,多头资金继续跟进,支撑国内棉价继续上涨。

一、市场行情

微信图片_20210819090615.jpg 

1、国内棉花再创新高

上周,市场对新花抢购预期依然较强,叠加下游期盼“金九银十”来临,多头资金继续跟进,支撑国内棉价继续上涨。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7903元/吨,较8月6日上涨375元/吨,涨幅2.14%;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17845元/吨,较8月6日上涨590元/吨,涨幅3.42%。

 

2、国际棉花继续上涨

上周,美国7月CPI增幅放缓,美股应声创新高,叠加美国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和期末库存,支撑国际棉价继续上涨。8月13日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报价105.66美分/磅,按1%关税下折算人民币价格为16827元/吨,较8月6日上涨443元/吨,涨幅2.70%。

 

3、涤纶短纤价格继续下跌

上周,江浙涤纶短纤厂家报价下调,实单商谈出货,1.4D主流报价7200-7400元/吨左右。福建涤纶短纤厂家报价维持,实单商谈出货,1.4D报价7300元/吨短途送到,实单商谈价格7000-7150元/吨。山东、河北涤纶短纤价格弱势,交投气氛清淡,1.4D半光商谈价格7100-7200元/吨。8月13日涤纶短纤价格指数收报7050元/吨,较8月6日下跌100元/吨,降幅1.40%。

 

4、粘胶短纤价格平稳

上周,粘胶短纤市场情绪趋缓,部分厂商有报价上调行为,但对实际成交影响不大。厂商以平稳收款发货为主,成交价有所松动。近期浆粕涨价,化纤厂压力或进一步增大。现货市场,中端货报价13000-13300元/吨、高端货报价13300-13700元/吨,成交可商谈,商谈空间略有扩大,300-700元/吨不等。8月13日粘胶短纤价格指数收报12850元/吨,与前期持平。

 

5、国内纱线价格涨跌互现

上周,随着棉价上涨,棉纺厂再次上调棉纱价格,企业原料备货意愿较弱,人棉纱跟随棉纱上涨,涤纶纱受涤短下跌小幅回调。纯棉32S报价27430元/吨,上涨310元/吨;涤纶32S报价12320元/吨,下跌150元/吨;人棉30S报价18050元/吨,上涨150元/吨。因疫情影响,货物及原料运输延缓,进口纱价格继续小幅上涨,部分贸易商反映补货较为困难,目前常规外纱价格低于国产纱293元/吨。上游花纱价格上涨,导致坯布生产成本增加,工厂接单困难,企业纷纷放缓采购继续观望。

 

6、第7周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16781元/吨

8月9日-8月13日储备棉轮出第六周,合计上市储备棉资源4.67万吨,总成交4.67万吨,成交率100%。平均成交价格17464元/吨,较前一周上涨278元/吨,折3128价格18704元/吨,较前一周上涨276元/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及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对中央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计算公式,第七周(8月16日-20日)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为16781元/吨(折标准级3128B),较上一周上涨267元/吨。

 

微信图片_20210819090623.jpg 

图源:中国棉花网

 

7、棉纺市场展望

上周,棉花价格偏强,带动棉纱市场氛围,棉纱市场交投有所好转,但下游交投偏淡,受疫情影响,局部地区人员活动受限,纺企工人不足开机下降,织厂开机略有下滑。价格方面,棉纱市场报价总体持稳,纺企棉纱库存偏低且较上周小幅下调,纱厂挺价意愿较强。

 

美国仍维持宽松的经济政策,疫情方面,越南、东南亚地区再次沦陷,全球供应链再次受到挑战,国内棉纺行业旺季将至,预计外单流入现象仍将持续。国内方面,通胀压力整体“可控”不排除继续降息的可能。疫情继续蔓延,但仍在控制之内。基本面方面,棉花、棉纱价格走势略有分化,棉纱现货价格持稳,但下游坯布端仍处淡季,各地市场反映需求仍未有明显释放,纺企库存偏低,对后市偏乐观。

 

二、经济及行业运行情况

 

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25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7月份增长7.2%,两年平均增速为3.6%。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1578亿元,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6.4%。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829亿元,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速为4.3%。

 

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71108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8130亿元,增长1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3.7%、21.6%和15.8%。

 

2、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5.6%。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0%。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9%,纺织业下降1.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3%,汽车制造业下降8.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7%。

 

3、1-6月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2021年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企业化纤、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17.8%、11.9%、20%。

 

2021年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435亿元,同比增长20.3%;实现利润总额1079亿元,同比增长41.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高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2021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纺织品出口686亿美元,同比下降 7.4%;服装出口715亿美元,同比增长40.3%。

 

4、郑棉高位震荡难稳 皮棉现货成交理性

郑棉高位震荡难稳,皮棉现货成交理性。据了解,梁山地区部分轧花厂计划在8月下旬开始检修设备,为新年度收购加工做准备工作。目前周边棉纱厂采购主要以库存皮棉和新疆皮棉为主。截至目前,当地3128地产棉报价17500元/吨,成交零星。

 

本年度当地籽棉收购价多在4.00元/斤以上,较去年高1.00元/斤左右,期现货皮棉价格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棉籽价格更是高位难下,较去年同期高0.50元/斤左右。在诸多利多条件支撑下,预计新棉开秤后会逢高入市,大家对新棉行情预期较高。

 

5、“金九银十”临近 棉花短期市场情绪乐观

短期来看,棉花价格预计维持乐观走势,这一看法主要基于两个驱动:驱动一来自上游生产端的成本支撑,驱动二来自下游的需求支撑。一方面,由于新年度棉花预计减产以及轧花厂扩产能,籽棉收购价预计高开,所以成本端对棉花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今年纺织厂需求较好,棉纱厂产品库存维持低位,加之“金九银十”需求旺季即将到来,后市将利多棉花价格。

 

三、行业政策与动态

 

1、商务部发布2021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再分配公告

8月12日,发改委、商务部发布2021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再分配有关事项:持有2021年小麦、玉米、大米、棉花、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的最终用户,当年未就全部配额数量签订进口合同,或已签订进口合同但预计年底前无法从始发港出运的,均应将其持有的关税配额量中未完成或不能完成的部分于9月15日前交还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商务主管部门。发改委、商务部将对交还的配额进行再分配。对9月15日前没有交还且年底前未充分使用配额的最终用户,发改委、商务部在分配下一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时对相应品种按比例扣减。

 

2、魏桥纺织上半年净利大幅增长276.1% 大超业绩预告水平

魏桥纺织于8月13日发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的收入达人民币74.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1%。毛利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4.6%,至约人民币8.80亿元,主要受益于上半年纺织品销售毛利和毛利率的大幅提升,纺织业务毛利达人民币5.42亿元。同时电力业务继续保持稳定盈利。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约276.1%,至约人民币5.83亿元。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49元。

 

受国内外纺织品需求和消费逐渐恢复的影响。公司的棉纺织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同比大幅增加,报告期内,纺织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55.18亿元,同比上升53.6%。

 

3、缅甸来料加工成衣企业原料进口骤降至12亿美元

据缅甸《全球新光报》报道,据商务部统计,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23日,来料加工(CMP)企业原料进口已下降12.4亿美元,较上财年同期的17.9亿美元减少5.58亿美元。由于欧盟市场需求下滑,在2020/21财年过去8个月(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缅甸成衣出口与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与此同时,CMP企业原料进口也出现下降。在本财年10月1日至5月28日来料加工(CMP)系统制造的成衣出口总值为22亿美元,较2019/20财年同期的27亿美元大幅下降。

 

由于全国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激增,所有CMP工厂在官方假期(7月17-25日)暂时关闭。成衣业是推动出口的优先行业之一。贸易商强调,在西方国家优惠贸易条件下,CMP成衣业发展前景看好,受新冠疫情影响,物流可能受到干扰,目前仍无法恢复正常。缅甸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来料加工(CMP)基础上生产的成衣及纺织品,并在一定程度上贡献缅甸的GDP。缅甸主要出口CMP成衣到日本、欧洲市场,及韩国、中国、美国。

 

4、化纤行业3项国标和13项行标通过评审

近期,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6)在青海西宁组织召开了2021年化纤领域第一次标准审稿会。

 

全国化纤标委会委员、化纤标准化专家共计13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审议通过了《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等3项国家标准,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等13项行业标准。

 

会上对重要基础方法标准进行了制修订。此次审稿会审议的短纤维拉伸性能、短纤维卷曲性能、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3项国家标准标龄超过10年,通过本次标准的修订工作,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基本覆盖了近年来出现的新纤维产品,也根据测试技术进步情况,进一步优化了相关测试条件。《合成纤维双组分复合长丝弹性性能试验方法》为双组分复合长丝的弹性性能测试提供了依据;针对单丝的弯曲性能,研究制定的《化学纤维单丝弯曲性能试验方法》,是一项创新性的方法标准。

 

会上还制定了无锑涤纶系列产品标准及配套方法标准。据介绍,近年来,无锑催化剂成为聚酯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无锑涤纶系列产品在技术和应用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相关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无锑涤纶的技术指标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聚酯催化技术的改善、进步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纺织化纤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内外要闻回顾

 

1、塔利班宣布攻占总统府  美国将在72小时内撤出驻阿使馆全部人员

当地时间15日夜间,阿富汗塔利班发布消息称,其已控制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总统府。报道称,加尼将在几小时内辞职。阿富汗总统加尼已离开该国,他的亲信也随他一起离开。代理国防部长穆罕默迪称,总统已经把解决国家危机的权力交给了各政治领导人,一个代表团将于下周一前往多哈与塔利班和谈,就该国的形势进行谈判。

 

2、人民日报谈直播乱象危害未成年人:对网络“三俗”要零容忍

人民日报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信息也随之而来。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健全,对不良内容缺乏鉴别力。对可能危害未成年人的网络不良内容尤须"零容忍",不能让网络"三俗"污染孩子纯洁的眼睛和心灵。

 

3、美国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创2011年11月以来新低

美国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录得70.2,创2011年11月以来新低。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调查主管Curtin: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消费者很可能会再次表达出更合理的预期,而且随着德尔塔变种病毒得到控制,消费者会转向完全的乐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纲要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5、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Top10: 长三角占六席

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Top10城市出炉,在重点城市中排在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宁波、苏州、绍兴、厦门和南京,长三角的城市占据了六席。宁波、绍兴等城市居民收入排名大幅高于GDP排名。深圳的收入结构与北京、上海迥异。上半年深圳人均工资性收入30676元,名义增长15.7%;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5.3%。

 

微信图片_20210819090634.jpg 

 

6、商务部:1-7月我国进出口规模21.34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商务部表示,1-7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分别为21.34万亿元、11.66万亿元、9.68万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4.5%、24.5%、24.4%,均为10年来新高,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6%、10.9%、10.2%。7月当月,进出口3.27万亿元。

 

7、广东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出炉 投资2.28万亿元

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以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重点,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广东制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型,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微信图片_20210819090637.jpg 

来源:中国棉花网、格隆汇、中国纱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