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行情 1、国内棉花市场弱势震荡 上周,新疆籽棉收购工作进入后期,随着新棉报价增加,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上调,但高价新棉销售不畅,市场继续走弱,现货价格总体处弱势震荡状态。11月12日,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22600元/吨,较11月5日上涨332元/吨,涨幅1.49%;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21410元/吨,较11月5日下跌20元/吨,跌幅0.09%。
2、国际棉价先扬后抑 上周,周初资金推动国际棉价上涨,随着通胀危机升温打击投资者情绪,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国际棉花价格回落。11月12日,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报价132.07美分/磅,按1%关税下折算人民币价格为20737元/吨,较11月5日上涨400元/吨,涨幅1.97%。
3、涤短报价下调 上周,江浙涤纶短纤厂家报价多数稳定,商谈出货,交投气氛冷清,1.4D主流报价7400-7600元/吨,实单商谈意向或在7200-7400元/吨。商家基差报价维持在01合约-20到+150元/吨之间(自提可调),目前约折6950-7100元/吨,实单商谈。宁波泉迪涤纶短纤报价下调,1.4D半光报价7200元/吨含税出厂,实单商谈。11月12日,国内涤纶短纤价格成交均价7170元/吨,较11月5日下降130元/吨。
4、粘短贸易商低价出货趋多上周粘胶短纤继续弱势下跌,纱厂原料库存接近1个月,目前采购意愿较弱,产销率一般。主流厂商报价暂未变动,但让利空间有扩大趋势,贸易商低价出货趋多,成交价重心下移。现货市场,中端货报价13500-13800元/吨,高端货报价13800-14500元/吨,商谈空间有所扩大。11月12日,国内粘胶短纤均价13500元/吨,较11月5日下跌500元/吨。
5、国内外棉纱价差继续大幅度缩窄 上周,棉纱期价波动较小,整体维持震荡走势。现货交投氛围偏淡,贸易商继续低价走货,纺企下调棉纱报价现象增加,棉纱价格重心缓慢下移。纺企库存方面,各地限电限产大幅放松,纺纱厂开机持续回升,纺企库存继续增加。随着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产销形势有所恢复,国际棉纱价格继续上涨。内外棉纱价差大幅收窄,进口纱竞争力下降,目前常规国产纱高于进口棉纱124元/吨,较前周收窄959元/吨。11月12日,纯棉32S报价30050元/吨,较11月5日下跌310元/吨;涤纶32S报价12650元/吨,较11月5日下跌150元/吨;人棉30S报价19000元/吨,较11月5日下跌150元/吨。
6、储备棉投放增加进口棉资源2021年度第一批中央储备棉投放于11月9日结束,第二批中央储备棉投放于11月10日开始,并增加进口棉资源,纺织企业积极竞拍,成交价格上涨。
11月8-12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累计挂牌储备棉12.02万吨,其中第一批(11月8日-9日)投放量为6.01万吨,累计成交量3.85万吨,成交率64%;其中新疆棉累计挂牌0.59万吨,累计成交0.59万吨,成交率100%;地产棉累计挂牌5.50万吨,累计成交3.34万吨,成交率61%。第二批(11月10日-12日)投放6.01万吨,累计成交量3.29万吨,成交率55%;其中进口棉累计挂牌0.20万吨,累计成交0.20万吨,成交率100%;新疆棉累计挂牌0.96万吨,累计成交0.96万吨,成交率100%;地产棉累计挂牌4.85万吨,累计成交2.13万吨,成交率44%。
11月8-12日,储备棉投放成交均价19116元/吨,较前周上涨1439元/吨,涨幅8.1%;其中,新疆棉成交均价21619元/吨,较前周上涨1774元/吨,涨幅8.9%;地产棉成交均价18305元/吨,较前周上涨1166元/吨,涨幅6.81%;进口棉成交均价22967元/吨。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和2021年第二批中央储备棉投放公告,第七周地产棉投放销售底价19711元/吨(折标准级3128B),较前一周上涨82元/吨;新疆及进口储备棉投放销售底价20787元/吨(折标准级3128B),与前一周持平。 来源:中国棉花网
7、市场展望:新一轮抛储落地,短期郑棉上行压力进一步增加美国10月PPI同比上涨8.6%,创10年以来最高涨幅,环比上涨0.6%,环比升幅达四个月最高水平,且CPI同比涨幅创31年来最高。超过预期水平的通胀数据,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的猜测,令美元指数大幅反弹,大宗商品市场承压运行。上周三,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CPI和PPI数据,PPI再度创出该项数据发布以来的历史新高13.5%,CPI涨幅也出现同、环比的扩大。CPI和PPI的剪刀差也扩大到12个百分点的历史新高,显示价格上涨从生产向消费环节的传导继续迟滞。
国内棉花市场方面,随着新棉进入集中上市期,籽棉收购价格逐步回落至10元/公斤以内。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2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为86.4%,测算累计加工皮棉233万吨,累计销售皮棉16.9万吨。中储棉公告继续投放60万吨中央储备棉,棉花市场价格继续下行。
需求端延续弱势行情,随着海外疫情的好转,终端订单陆续向东南亚地区转移。随着限电措施有所放松,尽管开机率逐步恢复,但纱线需求仍然疲软导致产业链价格传导受阻,产品库存累积明显。纺织企业让利幅度有所扩大,利润不断收窄。坯布和服装市场行情延续低迷。国内疫情零星传播预计给需求以及市场情绪带来一定的冲击,预计短期棉纱价格震荡运行,有回落的可能。
二、行业运行情况 1、棉花期现基差处于历史高位今年收购期棉价上蹿至22000元/吨以上,棉花期现价格倒挂之大也处于历史高位。今年新疆棉花均价成本在23000元/吨左右,现在郑棉期货价格21500元/吨左右,两者相差2000元/吨,盘面要想给出套保利润还需较大涨幅。当前,国家调控棉市的立场坚定,从今年7月份到现阶段,轮出加上投放的竞拍成交总量已经100多万吨,后市还将根据价格情况随时调整投放数量,无疑对盘面形成了很强的压力。后市棉花价格仍将负重前行。 作为全球最重要央行的美联储已经表态缩减购债规模,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触顶转向,在逐渐收水的过程中,棉价想要继续创出新高难度不小。如果郑棉盘面没有给出套保利润,企业高价收购的棉花风险巨大。
2、长绒棉优质优价 轧花厂风险增大从部分阿克苏棉花加工企业、贸易商报价来看,10月下旬以来长绒棉3137级(断裂比强度38-39cN/tex)、3138级(断裂比强度39-40cN/tex)疆内监管库的公重提货价分别为37000-38000元/吨和39400-39600元/吨。
从调查来看,由于2021/22年度南疆长绒棉种植面积继续下滑和长绒棉采摘进度缓慢等原因,目前阿克苏地区长绒棉收购价已上破14.5元/公斤,个别轧花厂甚至将收购价上调至14.7-14.8元/公斤,农民惜售情绪较强。 据2021/22年度长绒棉公检情况分析:一是今年长绒棉颜色级以31级、41级为主(尤其41级占比较高),对棉纺厂纺60S及以上高支纱配棉或有影响;二是长绒棉纤维长度稍好于上个年度,36mm及以上占比超过90%,35mm长度及以下很少;三是长绒棉断裂比强度受天气、品种的影响也略大,高于40cN/tex的批次较少。 3、皮棉加工成本下降 市场各方继续博弈从近日对阿克苏、喀什、库尔勒三大棉区调查来看,北疆籽棉采收临近尾声,采棉机跨地区流动增强,南疆机采棉采收及交售进度也明显提速,“蛋卷棉”占比不断升高,个体农户、合作社、棉花经纪人等与棉花加工企业的博弈仍很激烈。
10月中旬以来,南疆轧花厂敞开收购,近半个多月来,新疆机采棉收购价从最高11.3-11.5元/公斤降至目前9.8-10.3元/公斤,而棉籽销售报价则稳定在3.5-3.6元/公斤,因此皮棉成本下降比较明显。一些南疆轧花厂表示,相较北疆棉企而言,南疆机采棉具有很明显的成本优势,风险也较低。
据统计,截至11月10日,新疆棉区2021/22年度皮棉加工总量已突破200万吨,尤其南疆几大棉区加工量已超过上年度同期。疆内加工企业普遍分析在皮棉综合成本超过23000元/吨(毛重)前提下,11至1月份降价抛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轧花厂与棉花贸易商、棉纺厂的博弈仍难分胜负。
4、进口纱遇冷 港口库存触底反弹 据江浙、广东、山东等地一些棉纱贸易商反馈,11月份以来国产棉纱成交价持续阴跌,而印度/越南等外盘棉纱报价却不断走高(美金报价的船货、保税棉),再加上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升级,因此,虽然近半个月来国内大部分省份拉闸限电现象已大幅缓解(河南、江苏等“双限+双空”警报解除),织布厂、服装企业整体开机率逐渐回升,但因内外棉纱价差大幅收窄,进口棉纱竞争力下滑,港口保税、清关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产地纱询价、出货很不顺畅,有些主要经营C20S-C40S高配、包漂针织纱贸易商甚至门可罗雀,三、四天没有客户下单提货。
绍兴某纺织品原料公司表示,尽管近一周多来,港口棉纱现货成交较9、10月份大幅减缓,但越南、印度等国纱厂OE纱、40S及以下普梳/精梳环锭棉纱报价却稳中上扬(CIF、CNF报价);再加上限电减弱,国产棉纱供应能力加快恢复,因此暂缓对外盘棉纱的询价、签约采购。
5、棉纱“外强内弱” 船货签约持续减缓据广东、江浙等地部分棉纱贸易企业反馈,与近几日国产气流纺纱、普梳/精梳纱报价高位企稳、波动大幅收窄形成对比的是,印巴/越南/巴基斯坦等产地船货、保税棉纱价格持续振荡走强(美金资源),棉纱内外价差较10月份不断缩小,进口纱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广东佛山张槎某棉纱进出口公司表示,近一周多来,进口纱询价、出货较前期明显减缓。一方面10月份以来印度国内籽棉、皮棉价格大涨,纱厂逐渐产销“倒挂”;再加上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强势上破115美分/磅、120美分/磅等关口,印度、越南等国纱厂不约而同地上调棉纱美金报价;另一方面随着江苏、河南、山东等棉纺大省拉闸限电持续放松,棉纱供给量加快恢复以及相储备地产棉的销售底价计算方式的调整,国产气流纺、中低支环锭纺纱对进口棉纱报价、销售的冲击加大。
6、高支纱出货回暖 产业链或逐渐理顺据江苏、山东等地几家规模以上棉纺企业反馈,10月下旬以来与OE纱、C32S及以下低支环锭纺询价、出货持续减缓形成对比的是,40S及以上高支普梳/精梳纱的成交尚能差强人意,江浙、广东等地轻纺市场贸易商也主要补库40S-60S中高支棉纱,低支纱以去库存、加快贷款回收为主。
徐州某棉纺厂表示,一方面随着江浙、河南、广东等地拉闸限电大面积放松甚至消失,织布厂开机率呈现比较明显的恢复,接单/排单、交货趋于正常;另一方面10月份以来国内中高等级棉花供应持续偏紧(2021/22年度新疆棉报价显著超过纱厂的采购预期和消化能力,一些纺企通过采购高指标地产棉、港口外棉、储备地产棉来过渡),50S及以上支数普梳/精梳纱的产能受到一定影响,纱厂大多呈现“高支纱不足,低支纱累库”的现象。
从调查来看,大部分纺企认为,随着2021年第二批60万吨中央储备棉投放,不仅有力地缓解用棉企业对高指标、高可纺性皮棉的消费需求,而且高支普梳/精梳棉纱的成本有望下降,棉纱、坯布、服装的出口竞争力得到提升。
7、坯布交投较上周有所增加下游染厂复产增加,部分织厂趁“双十一”降价促销,坯布交投较上周有所增加。部分织厂及贸易商反映当前春夏实单不多,在成本价格偏高、海外疫情逐步好转的现况下,订单多流失至东南亚国家,目前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且后市预期偏悲观。
三、行业政策和动态 1、纺织“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发布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名录(2021年版)》)。《名录(2021年版)》包含“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以下简称“双高”产品)名录和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其中有932项“双高”产品,159项产品除外工艺,79项环境保护重点设备。932项“双高”产品中,具有“高污染”特性产品326项,具有“高环境风险”特性产品223项,具有“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双重特性产品383项。该名录涉及“高污染”的纺织类产品,涉及棉印染精加工、毛织造加工、麻纤维纺前加工和纺纱、缫丝加工、化纤织造加工、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机织服装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腈纶纤维制造、氨纶纤维制造等行业。涉及“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纺织类产品,涉及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领域。
2、百隆东方追加棉花期货交易保证金 11月5日,百隆东方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5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追加棉花期货交易保证金额度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开展棉花期货业务,每一年度棉花期货交易持仓不超过10万吨,交易量(包括建仓、平仓、交割)累计不超过20万吨,交易保证金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保证金在上述额度内可滚动使用。据了解,前两年百隆东方发布的关于开展棉花期货业务的公告中,公司年度棉花期货交易持仓和交易量与本次公告数额一致,交易保证金则是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
3、50亿元!宜州成功签下河池市轻纺城项目近日,在2021广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恳谈会上,河池市宜州区成功签下50亿元河池市轻纺城项目。据了解,河池市轻纺城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100亩,其中生产加工用地1000亩,丝绸面料贸易市场用地100亩,一期拟引进500家企业,总投资约50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家企业可实现年产值0.5亿元至1亿元,年总产值可达250亿元以上。
4、仪征化纤研发出阻燃面料11月11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联合中国石化劳动防护用品检测中心成立夏季阻燃工装科研攻关小组,利用中国石化自产对位芳纶等纤维优势,成功开发了具有中国石化自有知识产权的舒适透气夏季阻燃防静电面料Yitex160。目前,该面料及工装已通过了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阻燃性能、防静电性能和理化性均满足国家标准B级要求,用该面料做成的工装水洗50次后,经假人轰燃测试,燃烧伤面积≤26.0%(二级+三级烧伤),水洗次数对Yitex160面料轰燃防护没有影响,体现了本质阻燃特征。
5、又一家浙企“拿下”最强军工巨头际华子公司智慧工厂大项目 近日,环思智慧为际华三五四三定制的智慧生产项目方案正式敲定。11月7日,环思智慧事业部总经理施翔等代表到际华,与际华三五四三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吕晓磊等领导共商项目实施方案。环思智慧根据际华三五四三现有模式,构建了以环思大脑智慧生产为核心的集成信息平台,项目涵盖织造印染服装ERP平台、MES工艺采集、MES能源管理、5G智能监控平台、智能排产、智能物流、APP、RPK等设计,合作涉及织造、印染、服装、医疗用品、军用服饰等细分领域,助力际华三五四三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智慧工厂。在环思大脑的支持下,际华三五四三织染、服饰成品、应急医疗等业务可通过BI平台、移动APP、微信审批查询预警RPK管理平台进行操作管理,大量人工采集、录入、计算工作将通过自动化数字产品来完成,做到让系统为人服务,实现规范业务、产品采集监控、错误实时预警和数据精准分析等目标。
6、“数字华纺”入选纺织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案例 日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发布了《2021十佳纺织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案例》。华纺股份有限公司集多年来“数字华纺”建设成果之大成,总结提炼的《印染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应用》成为全国十佳纺织企业创新案例之一,充分彰显出公司在数字技术应用、转型与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span 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