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一”,是对阿里犀牛工厂柔性生产模式的第一场检验,同样,犀牛工厂也给今年的“双十一”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吸纳服装制造业工人,犀牛工厂还组建了庞大的技术团队,负责开发和应用云计算、IoT、人工智能等技术,因此工程师在整个团队中的占比高达前所未有的80%。把它叫做服装制造企业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更确切的说法,是“智造”。
犀牛工厂——“淘宝下半身”。利用天猫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实时指导决策,改变以往服装行业以产定销的规律,实现定制化生产,也就是真正的按需生产。
服装行业的产品周期漫长,例如,在夏天就根据历史经验,预计今年冬季能卖出2000万件羽绒服,就先生产出1500万件的量,如果秋冬季销售良好的话,再追加订单。但是一旦市场环境有变,只卖出了1000万件,前期生产挤压的库存500万件,便足以压垮一个品牌。服装巨头H&M就曾被媒体曝出焚烧了60吨库存。
这个痛点在2020年表现尤其明显。受疫情影响春装大量积压仓库,在“中国服装第一街”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有商家在直播间以“9.9元一斤”的方式,像卖蔬菜一样清库存。
此次,阿里以疫情为契机,在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之际,化危机为机遇,以服装业为突破口,恰逢其时地落下“新制造”第一步棋。
把服装工厂打造成“淘宝下半身”!
经过阿里云的云端计算打通生产数据和销售数据,能够实时预测未来8周内商家的销售情况,便于商家提前进行备货,精准安排产能,缩短了75%的交货时间、降低了30%的库存,甚至节省了50%的用水量。
犀牛工厂,采用了蛛网式吊挂等独家专利技术,大部分订单可以1小时内完成。大家最常见的蛛网式吊挂出现在如今大型超市外卖配送的拣货系统,而在犀牛工厂里,吊挂衣架可将正在制作中的衣服自动分配至相对空闲的工位,解决吊挂单向流转、容易拥堵的问题。
双11临近,犀牛工厂里的吊挂快速运转,一派忙碌的景象。为了更多淘宝天猫中小商家,打好双11关键一战,10月28日,犀牛智造宿州产业园投产,总规划30万平方,全力帮助商家快速反应市场,让双11爆款商品能快速补单。
传统的服装行业往往是“以产定销”,提前2个月下单,且生产模式是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货。犀牛工厂里的所有订单都是基于系统智能化的调度和智能化的排产,裁、剪、缝、制要进行颗粒度地分配在每一个环节,让它分秒无差地进行生产和下线。
在这样的一个模式下,能够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货。在备战双11的车间外围挂着横幅“你要多少,我造多少”。
犀牛工厂里,没有高库存,当天生产的衣服可能当天就能发出快递。一位拣货员拿着比他个子还要高的快递单,准备拣货。作为一家可以持续做小单、且快速反应的生产平台,今年天猫双11正是它大展身手的机会。
相比工厂内的各种领先全球的智能化生产模式,在犀牛工厂外则显得接地气很多。一位摆摊的摊主正在炒粉干,这也是最受附近居民和员工欢迎的街头美食。在摊位旁边,犀牛工厂的员工正在摆摊招聘。
犀牛工厂门口来来往往的工人、技术人员、企业高管、快递员等等,都是全力备战双11的人。在一辆电瓶车上,还贴着“双11临时工”的招牌广告。在杭州,大家都在全力冲刺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