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生产男装面料的纺织企业的负责人王总说:2020年的行情延续下来,到了10月份终于有点做生意的样子了,库存也从最高时候的700万米降到了300万米,松了一大口气。 但是11月开始,新的订单又接不到了,库存又慢慢累积到了450万米。11月底,如果新的单子不来,老的单子做完了,工厂计划把织机关停1/3。王总的打算并不是个例,在走访过程中,因为库存增加,表现出未来降开工意愿的纺织企业并不在少数。 就像王总说的,进入11月以后,市场接到的订单数量开始大量的下滑,而这主要是因为海外疫情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19日在此间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时表示,过去14天,超过80%的欧洲国家每10万居民中新增病例超过100例,近三分之一的欧洲国家每10万居民中新增病例超过700例。同期,欧洲地区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超过29000例,环比增加了18%。 正是这样严重的疫情,导致欧洲部分国家开始二次封城,而美国的疫情同样不容小觑。 一位主做欧美订单的纺织外贸商表示,现在接的订单都是一些小单,往年大单都是沃尔玛、家乐福、Costco这样的大型超市或者ZARA、H&M这样的大型品牌才会下大单。 但是因为疫情影响,这些决定市场走势的超市、品牌现阶段并没有下大单的想法,甚至在欧洲封城的消息传出后还取消了一部分订单。 时隔一个月,“双11”余温已过! 前期,在“双11备货季”的炒作下,从服装到面料到织造整个产业链都步入了市场高峰期,市场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不少织造老板表示销量处于全年的最高值,随着对羽绒服、棉服等防寒服里面料需求的升温,厂家再次清掉一批库存,缓解了生产压力,江浙地区坯布库存也应声下降。 时隔一个月,这波热潮已然褪去。11月中旬,坯布市场再次出现了累库存、降开工的趋势。 据监测的数据显示,由于市场新单成交依旧清淡,前期订单较好的工厂排单至12月,较少的则在11月下旬,内销出货速度继续放缓,外销订单也受到疫情、汇率、海运费等多重压力,市场好转缓慢,因此有个别厂家已经将负荷下降1成左右,不过好在10月缓解了大部分生产企业的库存压力,因此厂家多愿意高负荷运作。 由于内需和外贸市场均未释放较大的需求动力,终端客户下单谨慎,常规产品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因此库存稳中有升,截至20日,坯布库存上升至41天,环比上升了1-2天。 织造采购谨慎 染厂打样多,实单少 另外随着“双十一”消费节的结束,终端织造市场开始逐步进入淡季,而海外圣诞订单不复往年“火爆”景象,则进一步削弱了终端市场表现。而这样的情况下,织造企业对购买涤丝自然就没有11月初的时候那样积极了。 市场打样增多,明年订单或有望回暖 业内有句老话“今年是最差的一年”,到了明年发现,市场比上一年更差,但大家照样每一年都坚强的走了过来,市场最痛苦的时候,也许就是机会要来的时候,执著、坚守、蜕变、永远是纺织同仁的主题。 时代在变,固守的传统模式不变,死是早晚的事。而模式改变的前提是,思维要变,要敢于打破固有的认知,只有越早看到这点,才有可能站在有利的位置。 不至于等到危机来临之时不知所措,亦或是只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死去。 随着近来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趋激烈,纺织行业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彷徨焦虑的十字路口,但是困境与机会并存,纺织行业需要质变型的突破,快速的综合转型,才能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 来源:纺织面料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