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全部资讯 >

别划走!这些都是染色疵病分析,有图有真相!收藏必备~

  • 分类:快讯
  • 编辑:针织工业
  • 来源:针织工业
  • 日期:2020-12-02 09:41
染色制品所得色泽深浅不一,色光有差异。根据色差的不同又分为同批色差和同匹色差。同批色差是指在同批产品中,一个色号的产品,箱与箱之间、件与件之间、包与包之间、匹与匹之间存在色差。同匹色差是指同匹产品中的边中色差、前后色差或正反面等位置上的色差

染色常见疵病分析


微信图片_20201202093753.jpg


色  差

染色制品所得色泽深浅不一,色光有差异。根据色差的不同又分为同批色差和同匹色差。同批色差是指在同批产品中,一个色号的产品,箱与箱之间、件与件之间、包与包之间、匹与匹之间存在色差。同匹色差是指同匹产品中的边中色差、前后色差或正反面等位置上的色差。


微信图片_20201202093802.jpg

产生原因


  • 坯布原因

  • 染料在织物上先期分布不匀

          织物因素(布面上浆情况)

          吸液因素(吸液、渗透不匀)

          预烘因素(烘干不匀)

  • 染料在织物上固着程度不同:固着条件控制不当(如焙烘)

  • 染料选择不当

  • 染料色光发生变异

         染前因素(半制品白度、pH值等)

         染色因素(如温度过高)

         染后因素(后整理中的工艺 和所加助剂)

         皂洗因素

  • 操作原因:化料不匀、加料不当;卷染上布不齐


克服方法


  • 加强坯检,保证坯布质量

  • 选用合适设备、采用均匀轧车或改善轧车的均匀性

  • 加强练漂管理,提供合格半制品

    同一批染物采用相同坯布

    染前布面干燥要均匀一致

    染前定型效果要均匀

    丝光后布面pH值控制中性

  • 合理选择染料(上染曲线相似、加强染料测试等)

  • 染色时加入匀染性助剂

  • 染色工艺合理

  • 重视染后处理,水洗、皂洗要充分

  • 后整理助剂选择要慎重,工艺条件要一致




色不符样


染色成品的色泽与指定的样品色泽不符,并超过了允许色差标准。

微信图片_20201202093805.jpg

表现为:

不符同类布样(生产实样与原样属相同纤维、相同组织的色样)

不符参考样(不同原料不同组织的色泽)

不符成交小样(提供给客户并经双方确定的样品)

不符数字样(客户提供的电脑测配色系统的数字样)


微信图片_20201202093807.jpg


产生原因


  • 染色工艺制定不当,大小样生产条件不相同

  • 审核色样光源不统一

  • 染色计划安排不周

  • 染料、助剂分批管理不善

  • 染色工艺条件、操作掌握不好

    半制品不符要求

    染色采用硬水

    染色管理不妥

    染化料量称错

    染色中没有严格掌握工艺条件


克服方法


  • 大小样织物的组织规格要相同,半制品工艺相同;

  • 轧染时轧辊压力要固定,浸染时浴比要保持一致;

  • 大小样的染色工艺条件一致;(染料、助剂、温度、浴比等)

  • 染料要进行筛选   易变色染料不用

  • 采用标准光源(或电脑测色仪器)

  • 合理安排染色生产计划

  • 加强染料、助剂的管理

  • 严格工艺纪律

    抓好三级检查(挡车工自查、班组及车间检查)

    掌握工艺条件、保证按工艺上车

    抓好每车或每缸布的对样、贴样制度


色 花

布面颜色不均匀呈块状色深或色浅不规则色斑。


微信图片_20201202093918.jpg


产生原因
  • 纤维原料、织物组织的均匀程度 

  • 前处理布面均匀程度 

  • 染色原因

    染料匀染性(移染性)差。

    染色时染料的泳移;

    染料细度太细;

    工艺不合理(如升降温速度过快)

  • 操作不当(如进料过快、烘干速度太快 )

  • 设备问题 

    如分散染料染涤纶后热定形机烘箱内温度不一也易产生色差色花,绳状染机泵力不足也易造成色花等。 


克服方法
  • 加强坯布检验。

  • 根据纤维性质,选用匀染性好的染料。

  • 加强前处理,确保半制品质量。

  • 轧余率要均匀;

  • 加入匀染性助剂;

  • 采用的染料达到要求的细度范围;

  • 烘干时温度由低到高,避免染料产生泳移。

  • 染色工艺合理,并严格控制工艺条件。

  • 加强设备检查、调试。


色 渍

色渍深于布面颜色的斑渍。最常见出现在使用分散艳蓝,分散翠兰,分散红玉等染料的色系上,由于染料的特殊性染料自身原因,染料没化开,升温快慢等直接导致色渍产生。


微信图片_20201202093809.jpg

产生原因

染料的聚集:染料聚集体沉积在织物上而造成(包括增白剂聚集体沉积)

染料焦油化:染料粒子与表面活性剂在高温下凝聚


  • 前处理不良、洗涤不充分

  • 使用浊点低于染色温度的非离子型或阴非离子型助剂,洗涤不净 

  • 表面活性剂溶解不良

    色淀对织物的沾污:操作不当或助剂发泡等在染液表面形成的有色粘稠物

克服方法

  • 加强织物前处理

  • 严防染料凝聚

    选用凝聚性较小的染料

    选用性能优良的匀染剂或分散剂

  • 避免和减少色淀产生(化料规范、加扩散剂)


色 点

在染色织物上无规律地呈现出色泽较深的细小点。(包括白点)


微信图片_20201202093811.jpg


产生原因


色点产生的原因也很多,如白点,可能是非成熟棉不上染染料的原因,也可能是纯碱、元明粉等固体沾在布上造成局部不上染等原因。


  • 染料选择不当:染料颗粒偏大或极易产生凝聚而成色点;

  • 染料溶解不良:

              有色绒毛或烧毛中绒毛熔融粘附

              柔软剂乳化不当,盐、碱化料不当